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重要论述的道理学理哲理
发布时间:2024-04-12 作者:管理员 点击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是一个有机的理论整体,是一个完整的理论形态,有其内在的层次结构。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中,道理、学理、哲理三个方面层层递进、螺旋上升,是把握这一崭新理论科学内涵与内在逻辑的重要切入点。
中国式现代化的“道理”
中国式现代化的“道理”,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经验的概括式凝练,居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基础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走自己的路”,集中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道理”,精要概括了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取得历史性成就的理论密码。
“走自己的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立足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和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国情与使命,决定了我们只能走自己的路。”近代以来,中国的现代化之路经历了从器物、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艰难探索历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推动中国人民开始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开启了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的历程。“走自己的路”具有鲜明的主体性、独立性,意味着中国人坚持对现代化道路进行自主探索,逐步形成现代化的自我主张。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部理论与实践,就是在回答如何“走自己的路”这个问题,这构成了理解与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最为基础、最为核心的“道理”。
“走自己的路”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科学结论与历史产物。中国式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走自己的路”就是中国式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历史必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现代化史上的独特道路类型,归根到底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将“两个结合”贯穿于现代化发展始终。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将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同中国现代化的实际联系起来,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结合。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属于思想文化层面的结合,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结合,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鲜明的文化底蕴与民族特性。正是因为坚持“两个结合”,中国式现代化这条新道路才得以走得通、走得稳、走得好。
中国式现代化的“学理”
中国式现代化的“学理”,是对中国式现代化“从何而来”“有何特色”“向何处去”等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系统解答,具有理论化、体系化、自主性、原创性等鲜明特点,居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根本层。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和世界意义,共同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学理”的“四梁八柱”。
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深刻回答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具有人口数量与质量层面的中国特色,14亿多中国人民是现代化的建设者、推动者、受益者;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具有发展性质与发展目标层面的中国特色,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具有发展方式与发展路径层面的中国特色,在“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中赋予现代化以强大动力;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层面的中国特色,强调实现现代化的可持续、永续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具有正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关系层面的中国特色,强调为人类现代化进程作出历史性贡献。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深刻诠释了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其他现代化道路的内在规定性。本质要求是由一事物的根本性质所派生出的内在要求,体现着该事物的内在规定性。中国式现代化九个方面的本质要求,是一个相互联系、彼此贯通的有机统一整体,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规定性予以科学界定。其中,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属于根本原则和性质定位层面的本质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属于现代化建设布局和发展路径层面的本质要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属于促进世界文明发展层面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深刻诠释了中国式现代化同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根本区别,科学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
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深刻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前进道路上必须把握的根本性问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五个重大原则。一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最鲜明的特征和最大的优势。二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牢固树立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四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中国式现代化面临诸多改革发展的难题,涉及众多改革发展的任务,需要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加以推进与解决。五是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我们必须强化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担当,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新天地。
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深刻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性贡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具备“大历史”的广阔视野,从长时段的历史视角中把握其世界历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其中的世界历史意义在于它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交流互鉴,丰富了世界文明百花园,展现出人类文明进步的广阔前景。
中国式现代化的“哲理”
中国式现代化的“哲理”,指的是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居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核心层,夯实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提供坚实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揭示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中国式现代化是一切为了人民的现代化,将人民性的价值要求贯穿始终、贯彻到底。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强调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要始终捍卫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是维护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坚持人民生命至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要捍卫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存权与发展权;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强调中国式现代化要激发人民群众的历史主动精神,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揭示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品格。自信自立是一个复合范畴,是一种自觉能动的心理状态与行动状态,强调要具备肯定性的自我认知,并采取积极自觉的行动。一方面,坚持自信自立,要求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唤起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意识,形成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清醒自我认知与深刻自我认同;另一方面,坚持自信自立,要求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将中国式现代化的前途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更加绚烂的历史篇章。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揭示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内生动力。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守正创新、与时俱进取得的重大成果。守正,指的是遵循事物存在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基本要求;创新,指的是通过创造性探索推动事物实现新的突破。守正创新是一个辩证统一体,致力于实现一种有原则高度的创新,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双重动力。一方面,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要遵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合乎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要求,确保中国式现代化不偏离正确的方向;另一方面,要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不断拓展和深化中国式现代化。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揭示出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起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在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时代新征程,以问题为导向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要进一步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进一步解决科学技术现代化面临的“卡脖子”问题,进一步解决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住房等方面的民生福祉问题,进一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将国家现代化、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有机统一起来,既更好地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又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揭示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一系列重大关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正确的实践方法,协调好各项重大关系。一是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关系,既做好战略谋划、制度建设、政策安排,又鼓励各地区各部门各领域结合具体情况做好实际应用、经验总结等探索性工作。二是处理好战略与策略的关系,既增强战略的前瞻性、全局性、稳定性,又通过灵活的策略在因地制宜、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中把握战略主动。三是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既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又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四是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效率,又要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更有效地维护社会公平。五是处理好活力与秩序的关系,既推动创新创造活力充分涌流、竞相迸发,又维护好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六是处理好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关系,既要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又要坚定扩大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揭示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人类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也是中国谋求人类进步、世界大同的必由之路”。不同于历史上曾经出现的殖民扩张、侵略他国的西方现代化路径,不同于本国利益至上、罔顾他国利益的西方现代化模式,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胸怀天下,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坚持胸怀天下,体现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包容性,展现了这一现代化新道路的宏大格局。在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要向世界提供更多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中国力量,进一步破解世界现代化发展面临的共同难题,为推动世界现代化进程作出历史性贡献。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创新贡献研究”(22&ZD013)和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武汉大学弘毅特聘教授)
(责任编辑:武淳)